訪聞芳汶——政大八十之人物專訪

隨著上課鐘響,教室裡頭的學生趕緊乖乖就座,交談的聲音逐漸靜默,大部分的學生都將雙眼的目光聚焦在前頭這位陌生的女子,打量著她的一舉一動,或欣賞著這位老師的神采。這是大一上學期第一次的國文通識課,課程內容是「古典詩選讀」,而前頭那位溫文儒雅的老師即是陳芳汶。

陳芳汶在課堂開始,並沒有直接將主題切入文學的殿堂,反而是關心起大一學子近來的生活狀況。她自期在擔任教師之外,也能隨時扮演學生在政大的家人,如同媽媽一樣地呵護著學生。但擔心自己的關心會有遺漏,她說:「或許你們看不大出來,其實我在面對各位還是有點緊張,雖然剛剛感覺起來像是在聊天,但我今天跟各位聊的話題都是預先準備好的。」

陳芳汶並不喜歡師生間隔著一條太過明顯的界線,她覺得界線會阻礙與學生的互動,並減少學生在課堂上觸發的機會。在課程上,她喜歡將古典詩詞中的情感帶到現實生活中。她說文學常常是「有感而發」的,並引用龍應台提及的文學的最大功能——「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」(macht sichtbar)作為課程經營核心。當中,不乏生活中的小故事,她喜歡與學生們一起努力「看見」那份看不見的情感。

此外,每當學生有什麼疑問或是心事時,她總是很樂意傾聽並與之討論可能的解決方案。特別是透過擔任彰友會的指導老師,芳汶變得更貼近這群正處年少輕狂的學生。即便有人認為這類校友會的實質意義不大,但芳汶卻覺得這類社團乃是賦予教育的一大意義:「傳承」。

回想起當時離開政大的自己,她說「那是懷著感激的心踏出校園,政大給我很豐富的學養與知識,而且我很期待出社會受檢驗,我有十足的信心。」等到回來任教才發現,政大有時卻忽略身為人文素養殿堂所應有「以人為本」的信念。

當時芳汶是在因緣際會下才返回母校任教。「在我人生的許多經驗中,在在證明當自己默默認真扮演自己的角色時,就得以被看見、注意。」這也使她認為並非事事都能預先計畫。更重要的是,以相對稚嫩的現在為可能更為成熟的未來規畫,並不是真正理性的。但這短程計畫還是可行,例如大一學生計畫大學四年幾個重要的目標。

最後,對於政大邁入第八十個年頭,陳芳汶卻發出一些感慨。她覺得,近來她是藉外在佈置才留意到「政大八十」,反而不是因為「政大八十」的內涵提醒了她。因此,歡樂的慶祝活動之後,反而更添人們心中空虛。在近來課堂中,她也發現類似趨勢:品味(內涵)逐漸平庸。因此,她期許學生能多觀摩經典,養成閱讀習慣,以求未來成為富人文素養的全球化公民。

扫一扫,分享到微信

微信分享二维码
  • Copyrights © 2019-2023 eikou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